上午的朗诵活动的确卓有成效,楚竟遥每天在学校早读的时候,可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,可今天早上,她竟然几乎将需要背的课文都给记了下来。
楚竟遥算是尝到了甜头,中午睡过午觉后,便问杜甫是否下午还应该出去读书。
楚竟遥在自己房间里歇息的时候,杜甫一般都是呆在厅里的,他并不会觉得无聊,因为楚竟遥在睡前给他打开了电视,在征询了杜甫的意见后,调到了历史频道,为他播放历史纪录片。
杜甫最想看的自然还是唐朝,所以楚竟遥就放唐朝的纪录片,大唐王朝的兴衰自然令人唏嘘不已,从金戈铁马到万家灯火长明,原本的天朝上国,最后却是那样一幅军阀割据的破败乱象,记录片中剪辑了不少影视片段,极尽所能地呈现了王朝末期的国破家亡。
杜甫坐在沙发上,异常的沉默,直到楚竟遥从房间里出来,才勉强回过神来。
楚竟遥虽然学习成绩一般,但是情商还是有的,立刻就感知到了杜甫的情绪,她马上收了声,站在原地,感到有些不知所措,不知该如何安慰杜甫,只好小声问道:“先生是看了安史之乱吗?”
她给杜甫放的纪录片,连她自己都没看过。
楚竟遥这个年纪,还是看动漫看得比较多。
杜甫自然能够听出她语气中的小心翼翼,他摇了摇头,说道:“非也,不过是看了一部王朝的兴衰罢了,天下之势,盛极必衰,从来如此。你不必担忧。”
虽然眼前的杜先生说着不必担忧,但是楚竟遥又怎么可能看不出他的低落?
女孩坐到沙发上,绞尽脑汁想要说些安慰的话:“杜先生,我们历史老师也是这样说的,他说什么……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,但是不管怎么样,分分合合到最后,我们依然是中华民族,嗯……虽然朝代变了,但是文化没有变。”
楚竟遥已经初三了,她学过中国古代史,虽然历史课几乎都是糊弄过去的,她经常会用历史课来赶作业,但是多多少少还是听了一些东西,这时候全给倒出来了。
杜甫哑然失笑,自己这么一把年纪了,居然还要一个小孩来点醒他。
曾经他最担心的便是胡人乱华,但是现在看来,那些胡人终究是被中华文明所同化了,他纵然对过去的时代感到有些怅然,但又未尝不感到些许庆幸。
他想要摸一摸这个孩子的头顶,又想起这是一个女孩子,便没有抬手,只是微微叹气,带着些许笑意:“你的老师言之有理,不过是我一时想岔了罢了。待后日,我随你去学校,定要去见见你的历史老师才对。”
楚竟遥见他情绪回暖,眼神亮了亮,说:“好,到时我指给先生看。”
杜甫这才想起楚竟遥从房间里出来时,所问的问题,他摇了摇头,说道:“不必了,你早晨读书这么长时间,想来也是累了,下午便呆在房间里,将你早间读书时的心得批注在书上,写完之后再拿给我看。”
楚竟遥的老师也会在他们预习的时候叫他们做批注,但是楚竟遥一直不知道自己该批注些什么,往常她都是直接在网上搜那些文言文的译文,然后誊抄在书本上,今天早上读了那么多遍,倒是真有一些想写下的感悟。
楚竟遥点了点头,回了自己房间。
虽然家里不富裕,居住的房子也不大,但是父母还是尽他们所能,在她的房间里添置了一个小书桌,作为楚竟遥写作业的地方。
下午阳光很好,楚竟遥这间房子又是向阳的位置,所以她没有开灯,只是拉开窗帘,让阳光自然地照到她的小书桌上,她便伏案开始写起批注来。
楚竟遥担心自己写错,弄脏了新课本,于是就用的是自动铅笔,在纸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,留下浅灰色的笔迹,反射着阳光,显现出一片柔和的银亮。
她写了很多,写自己对于词句的困惑,写不明白的词的意思,写自己对于某一句、某一段乃至整篇文章的感想,又由此延伸到生活中,分析自己如果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事情,自己会怎么做。
写作文全靠一个字、一个字数着凑字数的楚竟遥,从来没有想过,自己居然有这么多话可以写,不由有些可惜,倘若自己写的是上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,那该有多好。
杜甫见她盯着自己写的感想瞧,还不时低声嘟囔,便问她在想些什么,楚竟遥便将这话告诉他。
杜甫便又笑了,在这个无忧无虑的时代,他或许的确笑得有些多。
他没有说话,是不想点破。这孩子尚且还没有意识到,她此时此刻正在写的感想、写她在生活中的应用,与她考试之中的命题作文何其相似。
暂且让这孩子自由成长,看她能够成长到什么地步,倘若真是悟性不够,那到时再点醒她,也不迟。
楚竟遥花了大半个下午,写完了自己的感想,其实她还有一些想写的,但是无奈字到了笔尖,却又不知该写些什么,词穷了,只好悻悻放弃。
她将写好的课本交给杜甫看,杜甫看简体字其实很吃力,不过好在有系统做
第3章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